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为深切缅怀抗战岁月中民族工业的抗争历程,传承实业报国的精神血脉,9月17日,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组织30余名师生党员代表,赴市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开展“传承工业薪火感悟抗战力量”主题党日活动,以实地研学深化红色教育,推动党建工作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。

作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群,长乐塬亦是中国工合运动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精神的重要发源地。1938年,面对日军侵略导致的东部工业沦陷,申新纱厂等民族工业企业毅然内迁扎根于此。先辈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凿山建窑,搭建地下生产车间,以1.2万锭纱机的持续运转保障抗战军需,创造了“窑洞里的工业奇迹”。如今,这里已入选全国首批工业遗产、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,保存完好的窑洞工厂、薄壳车间、申福新办公楼等遗存,成为承载抗战工业记忆、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。
活动伊始,全体师生党员佩戴党员徽章,在申福新办公楼旧址前的党旗广场集结。面向鲜红党旗肃立,大家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,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工业遗址间。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党员体悟到入党初心的厚重分量,坚定了听党话、跟党走的信念,为整场活动奠定庄重深刻的基调。

在遗址讲解员引导下,师生党员沿历史脉络参观三大核心展区。窑洞工厂内,保存完好的原始纺织机械、泛黄的生产台账与工人工资单据引发深入思考。2023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党员刘一凡驻足台账前,结合专业知识感慨:“此前在课本中学习‘战时经济’总觉抽象,而今亲眼看到‘月产1200吨棉纱’的翔实记录,才真正理解民族企业家与工人群众如何在战火中撑起产业脊梁,这便是抗战胜利背后坚实的工业支撑。”
参观结束后,学院党委书记邓茹指出:“80载岁月流转,从抗战时期的‘纱锭救国’到如今宝鸡‘中国钛谷’的产业升级,生产技术与产业形态虽已迭代,但‘工业报国’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。”与会学生党员纷纷表示,将把此次感悟融入学习实践,在专业钻研中践行红色精神,推动红色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
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,通过沉浸式研学与深度交流,为师生党员带来深刻精神洗礼。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党史、工业史的认知,更为学院“党建+实践”融合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,推动实业报国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师生中薪火相传、落地生根。(经济管理学院党委 文/张波 图/谢苏菲 审核/邓茹)